充分感知课文 充分感知课文

英语阅读  点击:   2019-10-02

  如果将阅读教学按教学过程分为感知、理解、运用三个阶段的话,那么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一直存在一个突出的弊端,那就是对第一阶段的教学即“感知”课文很为粗略,通常是简单地教学一下生字词,再让学生读上一遍课文(读得慢的学生可能一遍还未来得及读完),就匆匆地进行分段和读讲。由于感知不够充分,学生在头脑中没有建立起课文内容的明晰表象,因此,接下来的深化阅读和深入理解也就失去了基础,长此以往,造成阅读教学“耗时多,效率低”。

  阅读教学感知阶段首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从整体上揭示课文内容形象,把语言文字演化为具体形象的画面,像一个个电影镜头在头脑中闪现,使课文内容产生内心视象,即形成表象。
  所谓表象,就是经过感知的客观事物在头脑中保存下来并再现的形象。对课文内容形成表象是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是发展语言、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小学语文教材大都通过具体的事物形象来表情达意的。小学生学习这种语言形式,就是要顺着作者思路,从一词一句理解,到一段段理解,再到整篇文章的理解,这种理解,就是领会作者在文章中所反映的客观现实。学生能把语言文字和它所反映的客观现实紧紧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建立起语言文字和现实生活相一致的表象,才算达到正确理解课文内容的基本要求。从心理学角度讲,没有感知,就没有表象。有了表象,也就有了记忆,复杂的心理活动才有可能。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感知而获得的形象,只有上升为表象,才能参与记忆、思维、想象等高级认知活动的。所以,只有让学生把感知的形象转化为表象,才能对提高理解语言文字能力、认识事理能力、发展智力产生实在意义。
  正因为如此,我们认为,在阅读教学第一阶段的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形成课文内容的明晰表象十分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完成这一目标和任务呢?其基本做法就是读、听、说。
  读,要读出画面。让学生明确以理解课文内容建立内容表象为目标,边读边想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客观情景,读一段,想一段,甚至动手指指画画,读完全篇,前后联系起来,整体性地想想全篇。这里需特别强调的是:课堂上,一是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最好能读上三、五遍;二是要求学生努力做到边读、边想,即一边读、一边在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为客观事物,使之成为一幅幅的画面,像“放电影”一样在脑中闪现。边读边想是吸收信息、理解语言文字、形成画面的主渠道,也是极其重要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听,要听出画面。听录音范读或教师范读,要求合上书听,边听边想象课文内容所表达的客观情景,而不是课文的语言文字,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为立体的画面出现在学生的脑中,使课文内容产生内心视象。听,有利于调动想象力,将有限的画面联想到无限的画面之境,使课文所表达的形象立体化;听,也是训练语感的重要方式。
  说,按画面说。说时要求想象课文所表达的客观情景,而不是课文中一句句、一行行、一节节的语言文字。在说的方面,根据不同课文,教师可以用提供有关句式或重点词语的形式让学生口述有关内容,也可提出课后关于课文内容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还可以提出一些辨析题让学生进行辨析,这里需注意三点:一是说时要求不看书,而是依据头脑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二是为了使全体学生都有说的机会,课堂上尽可能采取“自说――互说――答说”这种训练形式;三是教师对学生的“说”,还要注意语言规范化训练,并力求到位。说,是表达,是学习成果的反映,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学生由于要“说”,能产生强烈的内驱力,对形象材料有较好的记忆,并将它保持在记忆中;由于要“说”,能促进他弄清楚材料本身各部分的联系、文字材料和客观情景的联系、识记材料和知识经验的联系,实际上也参与了分析概括的思维活动。
  学生通过以上读读、想想、听听、说说,就能使课文内容生动、形象、立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之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以上这种做法,与以往教学中通常粗略感知课文的做法相比,它给我们的阅读教学带来的变化和效应也是十分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充分感知课文,形成内容表象,改变了以往以读讲课文为中心、粗略感知课文的弊端,较好地解决阅读教学中两个带有实质性问题:(1)目标问题。以理解语言文字、发展学生思维和语言为基本任务,通过听说读思,培养学生“从书面文字符号获取意义”的理解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目标所在,而采用这样的教法是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2)途径问题。把教学重点从“教”转移到“学”上来,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听说读思机会,学生有可能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从“学会”到“会学”,培养起语文能力。
  其二,充分感知课文,形成内容表象,有效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阅读教学第一阶段,主要理解语言文字表达了什么内容,这个内容是以艺术形象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因而着重点是进行形象思维的锻炼。形象思维,简单地说,就是人脑凭借形象的思维。形象思维的过程,也就是想象的过程,它通过生动的概括的形象,在人脑中再现出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这个形象材料过程中,边读边想,边听边想,边说边想,把“想”贯穿于学习活动中,将语言文字和客观现实沟通起来,建立内容表象,无疑在锻炼学生联想能力、想象能力,也就是形象思维能力。小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为他向逻辑思维过渡以及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培养,将打下良好基础。
  其三,充分感知课文,形成内容表象,使语文课的思想教育功能得以真正落到实处。小学语文课无论哪方面思想教育,都寓于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的,学生学习课文,通过读、听、说、想,使课文叙述和描写的人事景物在头脑中具体化、形象化,即可初步感知人物的行为和思想感情变化,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或景物的特点等。然后,再透过语言文字,进一步驱遣想象,进入意境,体会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心灵就会受到感化和教育。这便是语文课思想教育的基本功能。显而易见,这种功能是以课文中人、事、景物的具体形象为支柱的。充分感知课文,建立内容表象,就易受到作品中具体形象感化,从而较好地发挥了语文课的思想教育作用。
  (作者单位:南京市浦口区教育局教研室)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林肯中心的鼓声阅读答案_林肯中心的鼓声
下一篇: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中学生自我评价3篇
Copyright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