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关系论文2000字

其它论文范文  点击:   2021-01-04

  关系,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guān xì,指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如:《宣和遗事·前集》:“这箇阴阳,都关系着皇帝一人心术之邪正是也。”我能学习网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中印关系论文2000字,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印关系论文2000字

  中印两国围绕边界问题已经签署了多项协议和草案,并且建立了一系列的信任措施。然而,比起已经取得的成果,需要提升的空间依然很大。

  过去几年,在两国实际控制线(实控线)附近,时常发生两国士兵对峙事件。尤其是每年的4月份,当实控线两侧偏远山区的积雪开始融化时,这种现象格外突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大国军队之间的对峙,让双边关系变得异常紧张。

  △2019年,一名印度士兵在中印边界西段拉达克地区巡逻。

  1962年的中印边界战争(对印自卫反击战)发生以来,中印两国对实控线一直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而对于两国之间长达2000多公里的边界线,更是存在分歧。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40多年来,两军在边境没有出现过一次“擦枪走火”。这对于生活在喜马拉雅山麓的两国居民来说,无疑是件幸事。

  指责中国,毫无根据

  据媒体报道,今年5月以来,中印两军在加勒万河谷、潘公湖和锡金东北部的山口等多个地方发生对峙。双方在实控线附近不仅大规模部署军队,甚至还出动了直升机。2017年洞朗对峙结束之后,中印边境已经许久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局面。

  印度方面指责中国军队“入侵”其“领土”。印度总理莫迪于5月26日会同其国防部长、外交部长、国家安全顾问、国防参谋长、陆军总司令等,就“做好军事准备,应对外部安全挑战”召开了一场高级别会议。

  对于中印军队的对峙事件,印度的某些前官员和媒体人经常撰写一些片面的文章。这些文章与美国政府的某些对华政策“遥相呼应”,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印度国内的反华情绪。

  而在涉及到中国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初期防控、中国在南海的行动等话题时,印度的某些评论人士更是加大了对中国在边界地区调动军队的抨击。

  某些印度知识分子和防务专家把中国边防部队在加勒万河谷等实控线附近进行的正常巡逻活动解释为是在凸显中国的“领土欲望”,这与事实完全不符。

  单方行动,破坏关系

  为了实现所谓的对整个拉达克地区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2019年8月,印度宣布建立所谓的“查谟—克什米尔中央直辖区”和“拉达克中央直辖区”。拉达克地区位于中印边界西段,印度的这一单方面行动严重损害了中印关系。

  印度政府于同年10月31日正式实施《查谟—克什米尔重组法》,成立“查谟—克什米尔中央直辖区”和“拉达克中央直辖区”。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当时立即指出:“印方通过单方面修改国内法律和行政区划的方式,挑战中国主权权益。这一做法是非法、无效的,不会改变有关地区在中国实际控制下的事实,不会产生任何效力。”——编者注

  此外,印度还声称重组克什米尔地区符合印度宪法,并按照自己这套说辞,不断加强在实控线上附近的军事建设。

  印度宣称对“巴控克什米尔地区”拥有主权,给中巴经济走廊和“一带一路”建设设置障碍。印度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于2019年8月6日表示,“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以及中国的阿克赛钦都是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19年8月4日晚间,印度军人在印控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街头执勤。(图片来源:法新社)

  印度试图从中国手中夺回阿克赛钦,这终将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莫迪政府应该务实地认识到,阿克赛钦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和田县的一部分长期被中国管理的事实。

  而早在2013年5月16日,《环球时报》就曾发表文章指出:“印度对阿克赛钦的主权主张主要基于1865年提出的‘约翰逊线’。然而,这一说法从未提交给中国政府,并因其严重错误遭到当时统治印度的大英帝国的严厉批评。”

  洞朗对峙,历历在目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上将此次对峙事件描述为“一场激烈的边界争端”。印度的一些媒体人和评论员强调中国对印度“领土”实施了所谓的“入侵”,但印度方面也应该公正地看到其故意侵入中国领土的行为。

  2017年6月18日,270多名印度边防人员在中印边界锡金段越过边界线进入中方境内,阻挠中国边防部队在洞朗地区的正常活动。

  洞朗地区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亚东县,西与印度锡金邦相邻,南与不丹王国相接。1890年,中国和英国签订《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划定了中国西藏地方和锡金之间的边界。根据该条约规定,洞朗地区位于边界线中国一侧,是无可争议的中国领土。

  历经72天,洞朗对峙事件最终以2017年8月28日印方将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而告终。

  印度当前的外交政策制定者、媒体人以及学术界都应该想想,为什么印度与它的近邻——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和中国——都存在问题?

  印度现任领导人需要做的是,吸取历史教训,停止在阿克赛钦问题上挑战中国的“底线”。

  “龙象共舞”,需要合作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日益增长的失业率,莫迪政府迫切需要通过掀起一波“爱国主义”浪潮来转移印度人民对国内疫情的注意力,而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印度要在这个时候挑起与中国军队的对峙。

  无疑,这完全违背了两国领导人于2018年4月在武汉和2019年10月在钦奈举行的非正式会晤所传达的友好精神。

  中印关系是区域和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莫迪政府应该谨慎处理与中国在边界、贸易等问题上的分歧,避免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生直接对抗。

  同时,希望两国通过政治对话,避免将分歧演变为冲突,坚持走和平与发展的道路,维护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把“龙象共舞”变为现实。

中印关系论文2000字

  因为中印两国的地位不同、战略目标不同,中印的思维方式有差距其实很正常。关键的问题在于,中印两国如何在存在思维差距、存在体系认知差距的情况下能够找到一个共同点,确定一个力量均衡,既避免印度不断测试中国,也避免中国出于整体考量对印度作出太大的协调。我想,这个力量的均衡点是中印两国未来要想实现双边关系长期稳定中一定要找到的点。就是,到底双方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确定基本共识——双方的行为底线在哪儿,双方能够接受对方在本地区拥有多大的权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洞朗事件是中印两国近年来发生的最严重的一次边境对峙,而这一次对峙和以往是不同的。最主要的不同在于,洞朗事件发生在了无争议的领土上。也就是,洞朗地区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这是被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所确定的。而以往的对峙都是发生在所谓争议区,因为中印两国的国境线从未正式划定过,所以对于很多地方边境线的走势、对于具体地点上到底属于哪个国家,双方是各执一词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对峙可以说是在“争议区”发生的,双方有一定的外交协调空间。然而,洞朗从来都不是争议领土,在这个地方发生对峙事件性质是非常严重的,这也是为什么“洞朗对峙”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最终在8月28日才得以化解。在2017年6月18日发生洞朗事件之前,中印两国之间虽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总体态势还算是比较稳定的。尤其是在2014年、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印度总理莫迪分别进行两国互访,为双方奠定了一个相对较为良好的合作基础。短短两年以后,双方在边境上却发生了非常严重的事件,我们如何看待一段时间以来中印关系的走势,并且以洞朗事件作为一个转折点去看未来的中印关系的发展,这是需要引起我们思考的问题。

  莫迪上台以来的中印互动

  从2014年正式执政到现在,应该说莫迪的对华政策和此前国大党时期的曼莫汉·辛格相比有不小的修整,在总体的外交基本路线不变的情况下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概括来说,莫迪的对华政策相对于辛格时期更加地不关心中印两国双边关系的整体状态,也更加地不在乎某一个意外事件会不会给中印关系造成长期的损坏。从莫迪的执政思路来看,他是一位比较具有攻势的国家领导人。他在对华关系包括对巴关系以及其他事务上,更关注印度的大国地位,这都与以往国大党政府曼莫汉·辛格时期有所差别。

  2015年莫迪访华期间,印度媒体大量报道,印度准备毕其功于一役——把中印之间存在的所有问题在莫迪访华期间都一揽子解决。当然,实际上以中印双边客观状态来说想在一次访问解决所有的问题这并不现实。

  从2016年开始,印度慢慢调整了自己的外交政策。从寄希望于一次性解决中印之间的所有问题,变成一个一个地按照印度的时间表和想法向中国提出问题,让这些问题来检验中印关系的现状。这个思路和中国的对印思路是不太一样的。我们知道,中国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更强调的是宏观架构,比如说,与美国要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与俄罗斯建立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巴基斯坦建立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中国更倾向于为双边关系做一个总体性界定,在这个界定的基础上,对双边关系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做出灵活处理。反观印度,至少是在莫迪时期,强调的更多是微观,也就是从一个事件上看自己的得失利弊。这是中印两国在外交策略上一个非常大的差别。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外交策略差别实际上是有其深层次原因的,有各自国家定位和对外基本战略考量在里面,并不仅仅是思维习惯的不同。总体来说,中印关系的确是非常复杂的一个大国间的关系。

中印关系论文2000字

  印度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印度经济迅猛增长,印度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也不断加大。中国和印度作为相邻的两个发展中大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印两国在西藏解放、领土划分、经贸往来等多个问题上产生了矛盾甚至冲突,一度严重影响了中印两国的正常往来。印度以中国为假想敌制定的大国战略也愈演愈烈。但是,中印关系在在未来的发展中,仍然有着稳定和改善的条件,在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合作基础。

  一、中印关系的发展历程

  印度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目前印度人口已到达12.1亿,居世界第二。印度与中国都是文明古国,在近代皆存在遭受殖民统治的屈辱经历,也都经过了漫长艰难的斗争才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建交后的中印关系虽几经波折,但进入21世纪则不断升温,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建立了广泛和深远的合作。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印度总理尼赫鲁在1949年12月致电周恩来总理,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唯一代表中国人民的合法政府,并宣布同国民党政府断绝外交关系。1950年4月,中印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印度是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

  但中印历史遗留问题的存在给中印关系的友好发展造成了重大挫折。中印两国在边界问题上存在重大分歧。首先,1959年中印边界爆发了第一次武装斗争;其次,1962年至1963年,中印两国在边界问题上冲突不断。在中印领土的东段、西段发生了大规模军事冲突,这些冲突严重影响了中印关系,中印两国原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贸易交流几乎全部停滞,中印关系从此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期。

  20世纪70年代中期,中印两国关系逐步趋于正常化。8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美苏两国对峙的情况有所缓和,这给中印关系的改善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1988年,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访华,这是时隔34年以后印度总理的首次访华,打开了中印关系深入发展的大门。此后中印两国的高层互访频繁,中印关系进入了加热期。2006年,胡锦涛主席对印度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次访问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10年首次访印,印度方面举行了盛大热烈的欢迎仪式,中印双方将2006年共同确定为中印两国的"友好关系年"。2010年是中印建交60周年,中印双方也举行了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进一步加深。中印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二、中印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领土争端

  中印边界问题是英国长期侵略西藏所遗留下来的一个问题。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过。中印边界长约2000公里,分为东、中、西段,东段有争议的领土面积大约9平方公里,中段2000平方公里,西段3.3万平方公里。1959年,印度发动了中印边界的第一次武装斗争。印军越过麦克马洪线向中国边防部队开火。1962年10月17日,印度在东西两段同时猛烈炮击中国哨所,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就此而拉开序幕。中国军队虽大败印军但却主动停战并后撤。中国的做法既在世界上得到了极大的同情和尊重,也缓和了中印边界危机。但是此次中印的边界武装冲突严重影响了两国关系,双方的交流与往来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并一度撤回了外交大使,原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贸易交流几乎全部停止,中印关系进入了前所未有低潮期。

  (二)中印贸易纠纷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印两国经贸往来频繁。中国目前已成为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印度则是中国的第九大贸易伙伴。但是,随着中印两国经贸往来的进一步加深,经贸摩擦也愈演愈烈。近年来,印度频繁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活动。印度成为世界上继欧盟、美国之后对华反倾销立案数排在第三位的国家,也是对华反倾销立案数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已经成为阻碍中印关系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

  (三)印度的大国战略

  2012年6月9日,印度和日本举行了联合军事演习,目标直指中国。印度人民党也在印度国内大肆散布中国威胁论,这些都成为影响中印关系的不利因素。此外,印度一直把核发展列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想要依靠核力量来实现大国梦,印度拒不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并且一直以中国为假想敌来研制武器。如印度的"烈火-5"远程洲际弹道导弹等攻击性武器,极大地加强了印度的军事力量。印度的核威胁也使中印关系再添一个障碍。

  (四)中印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冷战时期印度为追随苏联而与美国疏远。两级格局瓦解后,印度便加强了与美国的合作。从印度方面来看,与美国合作,有利于借助美国的力量遏制中国;从美国方面来看,与印度合作一方面可以在亚洲牵制中国,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达赖进行反华活动。2005年7月,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双方签订了包括印美核能合作协定在内的10余份文件,印美关系升级为"全球伙伴关系",印美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美国与印度的军事合作也势在必行,这对于中国的安全带来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随着印美合作的不断加深,印度很可能成为美国在亚洲牵制中国的一个重要砝码。

  三、中印关系的发展前景分析

  虽然中印关系依然存在着尚未解决的问题和不利因素,但随着世界多极化不断发展,中印关系平稳健康发展也存在着诸多有利条件。

  政治上,中印两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逐渐走出了低谷,从"冷和平"走向了"热合作"。首要表现就是中印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并且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双边对话机制。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中印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开拓和深化了中印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合作。面对中印两国长期面临的主要障碍,包括西藏问题、领土争端等,双方都派出代表进行了多轮会谈,并建立了中印边界特别代表机制、中印战略对话机制等等,集中解决中印双方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经济上,两国经济的互补性也非常明显。中国目前是印度最大贸易伙伴,印度是中国的第九大贸易伙伴。中国和印度虽然都是发展中国家,但是经济发展也都有很大的潜力,并且都取得了很大成就,2011年中印贸易额已经达到了73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中印贸易额十年增长了20倍。再加上中印两国的经济发展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中印之间经济合作的前景还是非常可观的。

  在国际合作中,中印两国同为发展中国家,在许多国际问题上都有着相同或相近的立场,有很多共同利益存在。中印两国在国际交往中,都在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的利益,在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上,中印两国都相互支持,共同应对发达国家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此外,中印两国都想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都主张联合国改革。这些共同的主张也使得中国和印度在政治领域的互信也不断增强。中印双方的对话合作也从双边关系拓展到了多边领域。近年来,中印俄三国的三边合作趋势比较明显,再加上金砖国家间的合作,中印两国在国际场合的会晤不断增多。在中印两千多年的历史上,友好相处的时间占了绝大部分。虽然中印双方在政治互信、经贸往来等领域还存在着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这就更加需要中印两国化解矛盾、携手并进,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科研论文:浅谈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下一篇:军事理论论文1500(精品)
Copyright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