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消防核心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型探析

其它论文范文  点击:   2020-07-21

  “消防”即是消除隐患,预防灾患(即预防和解决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人为与自然、偶然灾害的总称),当然狭义的意思在人们认识初期是:(扑灭)火灾的意思。我能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加快推进消防核心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型探析供大家参考选择。

  加快推进消防核心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型探析

  高宁宇

  【摘要】战斗力是检验消防部队建设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针对灭火救援面临的新形势,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势在必行。通过分析当前制约核心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对消防部队核心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型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消防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型近年来,部局开展的打造铁军活动使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得到了很大改变,灭火救援能力整体上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训战脱节”的实际情况导致了训练转换战斗力不明显,战斗力生成模式与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生成规律还不相符合。探索战斗力生成模式,实质就是掌控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变革转型,紧紧抓住提高战斗力的关键点和着力点,为“打得赢”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快转变核心战斗力生成模式势在必行

  新形势下,战斗力生成的各种要素均已有了新的改变,既为转变核心战斗力生成模式创造了条件,更对转变核心战斗力生成模式提出了紧迫要求。

  1.灭火救援面临新形势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步伐加快,人流、物流越来越集中,高层、地下、人员密集场所等各种火灾事故呈现出多发性、连锁性、扩展性、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等特点。2012年,江苏消防队伍共接警出动74256次,出动13.2万车次、71.4万人次。其中有48个现役中队年出动次数在400次以上,灭火救援任务十分繁重。近5年来,全省新增现役消防站19个,专职消防站95个,但短时间内仍不能满足灭火救援实际需要,必须把加快转变核心战斗力生成模式作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各项工作向提高战斗力聚焦用力,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现代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

  2.人员结构呈现新特点

  据新兵兵情分析统计,从2011年到2013年,我省新兵中本科、大专文化程度比例由15.8%逐年递增至31.3%,初中以下学历比例由16.7%下降到12.2%。高学历新兵往往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据基层中队干部兵情分析统计,目前全省中队干部的学历本科以上占69.5%,大专学历占29.9%,中专学历仅占0.6%。中队指挥员文化层次高、理论功底强,但相对而言缺乏实战经验、缺少管理经历。全新的兵员结构及特点,必然要求我们采取全新的思路加快推进核心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

  3.裝备建设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全省立足扑救现代火灾和处置急难险重任务的需要,不断加强装备建设,升级了一大批技术先进、性能优越、高效实用的车辆器材。据统计,近5年来全省各级投入装备建设经费达20.77亿元,其中进口装备占到总数的近十分之一,装备建设从数、质量上基本上实现了更新换代。但是,面对日益严峻的火灾形势,我们对灭火救援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战法的研究不多,高新装备的开发和使用率不高,优越性未得到充分发挥,开展灭火救援行动,洋枪洋炮只发挥了土枪土炮的作用,对提升战斗力没有起到应有成效。

  二、当前制约核心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

  当前,制约核心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有很多,既有主观上的、也有客观上的,既有软件方面的、也有硬件方面的,实现核心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必须对此予以正视。

  1.思想理念的滞后

  一些官兵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对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理解还不到位,拘泥于老框框、老套套,改革创新的办法不多。有的对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推进打造消防铁军工作的快节奏和高标准不适应,片面认为是换汤不换药。有的认为部队以灭火救援工作为中心的局面尚未形成,灭火救援工作只是司令部门的事,各部门之间尚未形成工作合力。

  2.人员素质的差距

  当前,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专业人才匮乏,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较为突出。以江苏为例,基层干部任职经历不满2年的占43.1%、不满3年的占59.3%、不满4年的占74.1%,普遍存在服役时间短、基层经历浅、实战经验少、指挥能力弱的短板。机关干部懂指挥、会打仗的少,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研究不够深、方法不够多、技战术不够精,灭火救援类中、高级技术专业人才缺乏,仅占战训干部总数的5.8%。此外,岗位调换、人员调动频繁等也影响了灭火救援人才队伍的稳定。

  3.组训方法的欠缺

  在实战训练上,存在重尖子、轻全员,重士兵、轻干部,重基层、轻机关的倾向,影响了全员素质水平的提高。在组训模式上,依赖传统方法较多、忽视了现代化手段的创新,信息化、网络化、模拟化、基地化的训练模式还没有完全推广。训练内容偏重操场训练,对辖区情况不熟悉,对器材装备操作不熟练,灭火救援预案的针对性不强。

  4.装备建设的制约

  近年来,部队灭火救援装备建设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一些单位经费投入不足、有的片面追求数量、有的盲目贪大求洋,缺乏综合分析评估,导致了结构不够合理,功能不实用、不配套,维修保养难等问题,尤其是缺少扑救重特大火灾和处置急难险重灾害事故的攻坚克难专用装备,制约了部队整体作战能力的提升。

  三、我省消防部队核心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型探析

  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核心是充分发挥信息能力在战斗力生成中的主导作用,通过牢固树立“大指挥中心”建设观念、科技强消发展观念、“四位一体”的训练理念、效能最大化的作战观念,全面催生部队核心战斗力。

  1.紧紧把握核心战斗力的战略要义,牢固树立“大指挥中心”的建设理念

  (1)更新建设理念。在现代科技信息化背景下,指挥中心既是掌握本级消防工作和队伍建设情况的信息中枢,也是警情受理和指挥处置灭火与应急救援行动、突发事件的调度指挥机构。要牢固树立和深化“大指挥中心”的建设理念,充分认识到指挥中心在动态信息采集、报送,在重大灾害临机处置、辅助决策,在灾情信息分析、研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把指挥中心建成信息枢纽和作战中枢。

  (2)拓展工作职能。指挥中心作为服务窗口,直接受理群众报警求助,最大限度地发挥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职责;作为灭火救援指挥中心,承担着集中处理灾害事故信息、实施统一指挥调度和快速处置、下达作战命令、辅助指挥作战的职责;作为情况信息主渠道,承担及时、准确、全面的向有关领导部门、上级机关和本单位领导报告各类重大情况和信息的职责;作为对外联系的窗口,承担着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社会联动的职责。

  (3)加强实体运行。严格按照编制要求,把指挥中心的人员配齐配强,特别是领导班子要从长远考虑,注意保留人才,用科学的编制体制保障指挥中心的正常运行。重点完善指挥中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规范化管理,形成集中接警、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协同作战的接处警工作机制。

  2.紧紧把握核心战斗力的时代特征,牢固树立科技强消的发展理念

  (1)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深入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在消防科研与成果应用上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同时加大对消防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以及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和培训的经费保障,进一步扩大转化规模,缩短转化周期,提高转化效率,真正将科技成果转化为部队战斗力。

  (2)深化信息集成应用。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建立集火警受理、火场指挥、图像监控、卫星定位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灭火救援指挥系统。在调度指挥中同步调阅三维实景图像和灭火预案,有效实现基于“一张图”的科学调度和智能指挥,实现与各支队之间的可视化、遠程化调度指挥。

  (3)培育专业人才队伍。应加强人才引进,有针对性地招收计算机、信息、通信、机械等领域的地方大学生干部或外聘专业人员,实现专收专用。应鼓励科技创新,重奖在消防科学研究、技术应用、成果转化以及产业化等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消防科技工作者。应完善培养机制,建立科技人才战略储备库,整合社会人才资源,实现人才队伍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配置科学。

  3.紧紧把握核心战斗力的根本方法,牢固树立“四位一体”的训练理念

  (1)加强实战化训练。结合各灭火应急救援中心辐射区域特点,规划建设全省24类模拟训练设施和搜救犬训练基地,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优势互补的省、片区、市三级综合训练基地网络格局。选拔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干部和高级士官中的拔尖人员组建兼职教官队伍,建立基地轮训制度,逐步实现训练由驻地式操场训练向基地化实战训练转变。

  (2)探索检讨式训练。大力倡导检讨式剖析、反思式总结,少讲成绩、多看问题,少原则肯定、多解剖麻雀,重在发现问题、找准关键、纵深进击,对发现的问题要随机讲评、现场纠正、课后研讨,在学习、实践、交流讨论中掌握要点,真正做到打赢先打假、治训先治虚、求胜先求实,确保部队训练在科学轨道上健康发展。

  (3)开展专业化训练。依托特勤大队、专业大队、救援基地等组建高层、地下、石化、地震、水域等专业救援队,构建布点合理、功能齐全的专业攻坚力量体系。建立完善专业队人员组成、任务范围、调派机制、行动指引、专业训练、战勤保障等标准和模式,实现专业队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和实战化。建立总队、支队对专业队、攻坚组定期培训机制,加强高层、地下、水域、石化等战法研究,大力开展专业队实战拉动训练。

  (4)推行分级定岗训练。探索推行基层中队干部指挥能力“三级考评制”,一级最高、三级最低,开展分级施训:一级侧重类型灾害处置指挥、辖区情况的熟悉掌握;二级侧重体能储备、组训、指挥技能的锤炼;三级侧重基础理论、实践操作。开展士兵等级达标训练与考核,按照岗位职能将中队士兵由低到高划分为初级、二级和一级消防员,分层次设置科目,按岗位实施训练。

  4.紧紧把握核心战斗力的根本标准,牢固树立效能最大化的作战理念

  (1)规范作战编成。探索实行“4车4组”的基层中队基本编成模式。“4车”就是要求一般火灾情况下,中队的第一出动车辆编成为4辆车,任务分工为“甲车主攻、乙车排险、丙车供水、丁车机动”,将抢险救援车编为主战车辆;“4组”就是将中队所有人员划分为灭火、供水、技术、辅助4类编组,根据车辆任务,将4类编组人员按照车辆任务分工编入不同车辆。

  (2)规范组织指挥。借鉴香港消防部门的层级化理念,创建层级指挥架构,对大队以上指挥员和大型火场,划分决策、战术、任务和执行4个指挥层级,确保作战指令逐层下达,各层间权责关系明晰。树立区域指挥理念,总、支队级指挥员参与指挥的火场,在战术层设立区域指挥,施行区域分组指挥;在大型灭火现场,划定作战、指挥部、装备集结、休整等功能区域。规范全勤指挥部出动模式,强化战区区域指挥理念,设置片区指挥长,遇有片区紧急情况,接受总队指挥中心直接指令赶赴现场协助指挥。

  (3)推行效能评估。探索推行作战指挥及效能评估系统,通过对力量调度、行动安全、战术措施、装备使用、火场供水、现场通信、战勤保障等作战指标进行实时记录、分析和评估,实现对灭火救援组织指挥的辅助支撑,提高指挥员对现场事态的处理及应变能力,促进灭火救援评判从经验决断向信息主导的转变。加强作战指挥及效能评估系统在日常训练与考核中的应用,促进考评方式从传统的单兵、单车、单要素的“单项考核”向多车、多班组、多要素、多方位协调性的“综合战斗力考核”的转变。

  四、结束语

  推进消防部队核心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型,契合战斗力作为根本标准的唯一性和作为唯一标准的根本性,要求部队各级党委必须把核心战斗力提升作为各项建设的中心任务,列为衡量和评估建设成效的客观标尺,视为调整部队建设思路、完善政策制度的基本遵循,大力强化战斗力标准“指挥棒”的权威性,并使之体现于舆论引导、典型示范、政策激励等消防部队各项建设。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消防局.消防灭火救援[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2]李树.灭火战术基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3]公安部.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条令(公通字[2009]22号)[Z].2009.

  [4]公安部消防局.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业务训练与考核大纲[Z].2011.

  [5]张正利.提升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斗力的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6,(6):841-844.

  [6]于威,李海涛,张则成.大数据时代消防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4,(09):1061-1063.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发展国民经济论文3篇
Copyright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