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工助学育人案例育人视角下完善高校勤工助学体系的探析

其它论文范文  点击:   2020-07-08

勤工助学育人案例育人视角下完善高校勤工助学体系的探析

  摘要:勤工助学在高校中的逐步开展,让很多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得到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及坚强意志在勤工助学过程中能够得到提升和锻炼,而且还会使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和奋发学习的精神,也使他们对社会和生活能够有积极的认识和评价,对其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勤工助学;育人;大学生

  高校招生逐年扩招,教育体制改革也在逐步展开,随之而来的,高校的收费制度也在相应地发生着变化,学生本人及其家庭需要承受越来越重的经济负担,尤其是那些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为了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这一现实问题亟待解决,同时也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勤工助学的出现,逐步缓解了这一问题,随着勤工助学的逐步发展,它在高校教育工作中成为一个重要的方面。

  一、高校开展勤工助学工作的现实意义

  随着勤工助学在高校中的逐步开展,让很多经济困难的学生的问题得到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及坚强意志在勤工助学过程中得到提升和锻炼,他们的“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识也得到加强。

  通过参加勤工助学工作,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求实作风以及勤俭节约的美德都能得到培养;勤工助学活动还能让学生的第二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大,能力得到提升;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以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得尽可能多的成果,学生的时间观念会得到增强,工作效率会得到提高;最直接的意义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得到缓解,学生就可以安下心来,把心思放在学习上,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学业。

  在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开展,还能够帮助经济困难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一般情况下,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往往是内向的、自卑的和孤傲的,在他们身上,凝聚着全家人的希望,面对这些家人的期望,他们要面对经济、学业以及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让他们的精神长期保持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他们的心理承担着别人难以想象的压力,使得他们的心理经常呈现出焦虑、精神压抑以及郁郁寡欢的不良状态。他们因经济贫困而导致心理贫困。参加勤工助学工作后,他们在经济上的压力会得到缓解,会使他们对自己的贫困处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可以解决这些困难,进而他们会在人际交往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并且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和奋发学习的精神,能够对社会和生活有一个积极的认识和评价。

  二、目前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现状

  勤工助学本身具有自助性、公平性、灵活性和易操作等特点,可以为经济困难学生解决问题,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一条有利途径,还可以对学生将来的就业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受到很多高校学生的欢迎和喜爱。但是,目前各高校对勤工助学的重视程度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没有形成规范有效的市场管理和指导。第一,勤工助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其工作内容及形式自然也就存在很大差异。比如,进行家教工作的学生占勤工助学总人数的50%以上,有40%以上的学生从事的是单纯的体力劳动,只有不到10%的学生从事的是技术性、管理性及与本专业学习内容相关的工作。第二,高校的勤工助学往往没有形成健全的体制和规范的管理。当前,在部分高校中,学生资助中心一般为学生处的下属科室,有的把勤工助学作为团委、学生会工作的一部分,有部分高校也制定了对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但由于经费和办公场所的限制,很少有高校设立专门的勤工助学服务机构,自然也不会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及专门的管理人员。这使得这些高校的勤工助学人数较少,供需信息不能及时获得,勤工助学不能得到有效发展,使得高校学生越来越多地求助于社会中介机构。第三,没有对勤工助学市场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勤工助学在资助政策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加强,另外,还使得更多的大学生去求助社会中介机构,大学生在勤工助学中隐藏的隐患大大增加。目前,社会上的很多劳动力中介机构也没有有效的监管机制,很多大学生急切地寻找勤工助学的岗位,很多中介机构就利用了大学生这样的心理,在收取了一定的押金或名义上的服务费的时候,就会消失不见。另外,很多大学生对劳动保护法规不甚熟悉,使得一些雇佣者将大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并且任意拖欠甚至克扣他们的报酬。

  三、高校勤工助学体系的完善

  1.将困难补助归并到勤工助学体系中。在贫困生资助体系中,可以将直接对大学生的“困难补助”逐渐取消,并将这一部分资金应用到勤工助学基金中,使勤工助学的规模得以逐步扩大,助学岗位得到增加,岗位酬金也可以得到提高。让真正需要的学生都能得到助学岗位,通过大学生的诚实劳动和自食其力,最终实现自我救助,减轻经济压力。这样做的好处:一是通过勤工助学,进一步优化“困难补助”的功能,除掉“困难补助”的副作用;二是勤工助学是一种有偿资助,既能在经济上提供资助,又能在精神上起到育人的作用;三是勤工助学的规模逐渐扩大,岗位得到增加,酬金得到提高,为解决更多的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创造出有利条件。

  2.物质帮扶与精神育人并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以及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社会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随之,大学生也逐渐在改变着自身的价值观念,逐步增强自身的成才意识。勤工助学活动实际上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育人上具有良好的功效。当前,大学生对勤工助学活动的要求越来越高,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勤工助学的内涵与功能,它不仅要求能够实现对学生经济条件的补助,还要求通过勤工助学使其能够得到社会的锻炼和思想的教育,“既助学又成才”,使勤工助学活动成为大学生成才发展和素质完善的重要途径,让大学生摆脱心理贫困,最终实现自强的有效途径。

  因而,高校在组织勤工助学活动时,要充分认识到它具有解困和育人的双重功能,要改变传统的勤工助学仅是为了解决大学生经济困难的理念,要建立通过勤工助学实现解困和育人的双重理念,要认识到大学生的勤工助学实际上也是一种培养人才的途径,是正规教学过程的有益补充。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同时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进行正确的宣传,让这些大学生能够自己认识到勤工助学对自己成长、成才产生的重大作用,从而处理好勤工助学和课堂的关系。还要对整个勤工助学活动加强管理,避免“勤工误学”、“勤工废学”等现象的发生,使勤工助学活动的解困育人双重功能得以实现。

  3.体力劳动与智力劳动兼容。大多数高校的勤工助学活动层次并不高,很多只是能够进行一些劳动服务型的工作,比如打扫卫生、食堂帮厨等,这些工作虽然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务实精神,及获得一定数量的报酬改善经济压力,但是不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应该将大学生的勤工助学由劳动型转向智力型,比如,给成绩优秀的学生提供助教和助管等岗位,园林专业的学生可以帮助学校搞绿化等。新的工作岗位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有将这些专业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学生可以在工作过程中学以致用,就会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薛浩.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育人功能[J].江苏高教,2004,(2).

  [2] 熊花.高校勤工助学工作新思考[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2,(4).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动物们开运动会作文]动物们的运动会作文300字
下一篇: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试题三篇
Copyright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