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历史学科  点击:   2019-09-15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作为人才的评价标准之一,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必须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以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和意义  1.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教育部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积极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跟上国际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體现,被视为未来教育的重要环节。核心素养指学生实现终身发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素养,突出了学生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优秀个人品德和社会关系。核心素养以“核心”为重点,以“素养”为关键,并非全面素养。核心素养是依据国家的要求和党的教育方针制定的,融合了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三维目标、综合素质等方面的优势,其不仅要反映与时俱进的要求,还要体现中国特色教育的优点。  2.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在历史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在历史学科中的具体化,应建立在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之上,具有鲜明的历史学科特色。历史教师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充分掌握历史知识,端正学习历史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史学价值观。  历史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是历史核心素养内容的五大方面。  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特定的历史事件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互联系的,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划分具有多种方式。学生要根据时间顺序与空间要素,建构事件、人物、现象的相互联系,学会运用这些方式来描述历史。还要在不同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实做出合理解释。这样学生在认识现实社会时,才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真实历史的态度与方法。历史是一门注重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的实证性人文社会学科,对历史的探究要以史料为依据,以求真求实为目标,将符合史实的材料作为证据,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认识。  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实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而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只有设身处地、尽可能符合历史实际地对史实加以理解,并从历史发展的视野中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才能对历史做出正确、客观、辩证的解释。  历史价值观是指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根据历史的真实现象及其意义所提炼出来的价值取向。立足于史实对历史进行客观价值评判,反过来也可以通过一定的价值观对史实做出主观判断。将对历史的认识扩展到对当前社会和未来发展的认识,能够从历史发展中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体现了历史对于社会发展的价值。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要想在历史教学中加深学生对核心素养的认识,教师作为引导人起到了关键作用。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时刻围绕核心素养来开展教学活动。当然,学生作为受教育方也必须端正学习态度,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努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1. 教师应增强自身的历史教学能力和学科素养  教师专业素养是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特质。一般来讲,教师专业素养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实践。为了增强历史教学能力和学科素养,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不断加深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  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前提,是历史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史学素养。目前我国的历史教师主要侧重于教学能力的提升,没有明确必须具备的史学素养,导致教师不重视史学素养的提高,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因此,历史教师应该坚持以马克思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来研究历史,通过创新,找到合适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和学生共同探索学习历史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比如,教师在教学《洋务运动》这一课时,先展示洋务运动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成果,然后从国家实力、经济发展、人才教育、企业的创办等方面来客观分析洋务运动对近代化各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如主张“洋为中用”,积极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打破闭关锁国的状态,创立了中国近代企业,开办了新式学堂,修建了国家基础设施等,让中国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再说明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当时的社会制度和条件制约的必然结果,洋务运动的历史教训给中国指出了前进的方向,从而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2. 提供有利条件,创造更有趣的教学情境  随着国家的全面发展,现在的教学条件比过去好了很多,这给兴趣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很多便利,有利于教师创设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教师结合历史背景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思考从案例中引出来的问题,这种案例教学法包含一定的趣味性。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自主思考,激发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感受到主动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质疑精神,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在教学《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教师先说明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迅速占领了大片地区,并且在1853年顺利占领了南京(天京),通过北伐和西征使太平天国运动进入了巅峰时期。然后提出问题:然而仅仅几年的时间,建立的新政权却迅速被瓦解,这是为什么呢?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后推翻了秦朝政权,为何在称王后迅速走向衰败?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地查阅史料、寻找问题的答案,这不仅让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因材施教,合理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明白学生想要什么、想学什么、想如何去学。只有在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之后,开展合理的教学活动,才能在学生中做到因材施教并取得好的效果。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因为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教师只能以成绩论“英雄”,不能掌握学生真正的学习情况,对学生以后进入社会起不到积极的作用。教师只有采用有效的历史学习检测方法,才能了解学生对历史课程的掌握情况。  教师需要先审视教学目标,了解目标是否和教学内容贴切,是否和学生的认知程度相契合。比如,教学《秦汉统一国家的建立》,目标就不能定为“在了解秦汉实现大一统的历史后,形成一定的时空观念和历史价值观”,这样的目标太过笼统,没有将核心素养和教学内容充分融合,教师可以将目标改成:“熟悉秦朝和汉朝的疆域图,了解其扩展的范围,了解重要史实,如秦始皇统一疆土的措施、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并且认识秦汉统一的历史意义和作用。”这样的目标增强了可操作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学生如何主动提升核心素养  1. 博览群书,主动从史料中学习历史  由于历史是一门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学科,发生的历史事实只能从文献、考古中了解。高质量的史学阅读应该聚焦于三个方面:第一,核心阅读。在教师的帮助下,重点阅读一些核心期刊,特别是历史学、考古学类研究文献,各大知名出版机构出版的研究著作及非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学术文章也在阅读范围内。第二,群文阅读。围绕一个历史问题,全方位搜索各个领域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历史问题。在群文阅读中,主要以综述类文献为主,可以通过网络快速了解历史学术界的研究动态,收集自己最需要的专题研究文献。第三,比较阅读。在阅读史学著作时,应多注意比较不同研究人员对此著作的评价,因为针对同一历史问题,不同的专业研究人员可能会有不同的史学认识。通过不断比较,可以提高学生的史料辨析能力,进而提升其历史核心素养。  2. 采用针对历史学习特性的学习方式  历史学习要遵循历史的特性,就历史的时空特点而言,学生要学会划分历史阶段,梳理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针对历史的史料证据特性,学生可以收集、查阅不同的文献和影视资料,将各个版本的资料放在一起进行归纳分析,进而形成理解历史概念的思维过程。针对历史的解释特性,学生可以使用探究法,根据材料和书籍的论述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结合史论,从来源、性质、作者立场等方面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全面阐释历史问题。针对历史的反思,学生可以通过积极参与主题班会、辩论赛、专题演讲等方式,探讨历史问题,认识其现实意义。  总之,在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中,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学中的重点,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的启蒙课程,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历史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教师应以立德树人、树人明理为目标,改变过去僵硬的教学方式,跟上现代教育的步伐,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输送人才。  [参考文献]  [1]崔爽.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4).  [2]江海云.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5).  [3]王燕飞.基于初中历史教学需求下的核心素养培养分析[J].内蒙古教育,2017(8).  [4]周永红.试论如何在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7(9).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浅谈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历史教学课堂的教学对策
Copyright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