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家庭教育浅析论文(通用3篇)

家庭教育  点击:   2022-11-06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一些发达国家在广义上定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具有增进家人关系与家庭功能之各种教育活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日家庭教育浅析论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中日家庭教育浅析论文

【摘 要】 家庭教育是整个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儿童教育的基础。日本家庭十分重视“四重”教育,而中国的家庭教育则出现“三重三轻”现象。因此,借鉴日本家庭教育中的先进理念,在培养儿童智力的同时,要大力培养子女的自信心和创造力、意志力、及人品素质,促进子女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家庭教育;理念;教育核心;中国;日本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是社会良好运转的载体。而家庭教育则是整个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整个儿童教育的基础。一些国家在家庭教育方面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意志力等,尤其同为东方国度的日本的家庭教育经验更值得借鉴。

一、培养目标

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就将重点转入国家的经济建设,教育也伴随着经济的腾飞得到振兴,现在日本年轻的一代家长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大多数人主张“少生优育”。同时,日本是一个国土和资源都十分匮乏的国家,人口众多直接导致了生存压力增加,竞争变得日益激烈。因此,尽管教育理念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日本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全面发展,尤其是个性的发展。

相比较而言,“望子成龙”、“光宗耀祖”的传统观念在中国根深蒂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更是把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通通寄托在子女身上,对他们寄予过于殷切的希望,宁愿苦自己也不能苦孩子,往往在教育过程中只着眼于孩子将来有出息、有个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而忽略了其他方面。

二、教育核心及理念

1、日本

日本人很注重文化的传承,在日常的饮食起居和与人交往方面有一套礼节规范,说话的语气措词、行动举止都要合乎各自的性别和地位的角色要求;在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中也都有共通的风俗习惯。日本的家庭教育核心在于生活教育,简单来说就是让孩子学会照顾好自己并且照顾好生活中需要照顾的人。

(1)重礼仪、孝亲教育。日本孩子的文明礼仪行为已成为一种习惯,孩子离家回家都有一套礼仪规矩。为培养孩子的体贴、感动之心,父亲和母亲将自己的生活态度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影响。比如,母亲做好了饭没告诉孩子吃,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饭前,必先说一声“那就不客气了”。另外,“不给别人添麻烦”是日本父母对孩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

(2)重忍耐、挫折教育。在日本,人们信奉这样的理念:只有让子女经受一定的以忍耐为内容的身心训练,而不是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才能培养子女克服困难的能力,形成坚韧和顽强的品质。在日本,家长让孩子冬季也穿短装,洗冷水澡,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耐寒能力和意志力。日本家长把这看作是一个经受挫折的训练,是让孩子具备接受挫折的经历,也是人能否正确履行其生活职责的必备条件。这些看上去的小事实际上都是在潜移默化地打磨孩子的意志力。

(3)重自立、自信教育。乘火车、轮船旅游时,常常发现跟随父母旅游的日本孩子不论年龄大小,每个人身上都无一例外地背着一个小小背包。背包里装的都是些他们自己的生活用品。通过这种方式,对于养成孩子自理、自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是非常有好处的。日本教育孩子的名言是: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日本的家长认为在物质条件过分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大多缺乏毅力,因此,他们还注重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吃苦能力。

(4)重创造、创新教育。日本家庭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孩子创新人格的培养,重视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险情神,鼓励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鼓励孩子有独立的想法、看法。家长经常带孩子到科技馆去参观,鼓励孩子到社区图书馆去看书,借阅图书,玩各种创造性游戏,发展孩子的想象力;重视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给孩子买来组装玩具,鼓励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组装各种各样的模型,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

通过“四重”教育培养出来的日本孩子普遍知书达礼,吃苦能力、自力能力强,因而日本的国民素质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

2、中国

中国自古就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从“孟母三迁”、“曾子杀猪”的故事中就可见一斑。今天的中国家庭更是以孩子为轴心,并越来越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最关心的还是孩子的智育。在施教过程中,许多家长的教育重点不知不觉地倾向于智力开发,出现“三重三轻”现象,即重身体素质培养,轻心理素质培养;重智力培养,轻非智力因素培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我国的家庭舍得在孩子身上投资,无论是吃、穿、带、用、玩,只要孩子想要,家长总是千方百计满足要求,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注重孩子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家长不惜花高价给孩子报各种名目繁杂的辅导班、特长班,孩子在家庭中备受呵护与钟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为使孩子学习好,能成龙成凤,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让孩子干。至于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很少考虑,有的甚至不考虑。

三、启示

第一,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西方有一句名言:“与其说国家的命运掌握在政治家手里,不如说国家的命运掌握在父母手里,推动摇篮的手也在推动人类的未来。”父母的成长和孩子的成长一样,是没有止境的过程。父母的不断进步、不断学习,其影响是无形而深刻的。

第二,品德重于学问,细节决定命运。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筑人格长城,应充分重视品德习惯的养成教育。生活中看人常常是一俊遮百丑,有了高分数、好成绩就被看作好孩子。事实上,影响终生发展的因素中,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起着制约作用的是品德、品格,是做人的快乐,是受人欢迎与尊重。点点滴滴的影响,将会对人格的健全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

第三,父母在培养儿童智力的同时,切不可忽视非智力的培养,应该使年轻一代具有远大的目标、广泛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独立的性格。

第四,无限地相信孩子发展的潜力。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孩子的潜力恒大于已经实现的一切。

第五,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有健康的体魄和积极的心态,敢于面对挫折,敢于承担责任;懂得沟通与欣赏;执着而自信,有良好的自控能力和协作能力。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在今天,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做好家庭教育这一环节,我们在借鉴日本等一些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还要结合中国实际来进行。每个家庭都应该清醒看到重智轻德的不良后果,认识科学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以智力教育为中心,融孩子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人品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为一体,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教育,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成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篇二】中日家庭教育浅析论文

  摘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而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家庭中对孩子的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都不可能替代的。良好的家庭教育直接关系着孩子的素质和品德,更关系着国家的未来。本文通过对比中日两国孩子家庭教育的现状、内容、方式等,旨在寻找一种科学的教育方式,以促进中国的家庭教育。

  关键词:家庭教育;教育现状;教育内容

  中国在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城市每个家庭只允许要一个孩子。虽然现在已经出现了政策上的调整,允许夫妻中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可以生二胎。但是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独生子女时代对孩子的培养观念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因此中国的“小皇帝”依然大量存在。家庭教育对儿童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众所周知,日本人的国民素质较高,电视上、网络上屡屡对此都有很高的评价。那么这种素质是如何而来的呢?毋庸置疑,是通过教育而来的。因此,有必要将中日两国的家庭教育进行比较,从而借鉴其优点,以改善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

  1中日家庭教育的现状

  在中国,大部分父母都要上班,就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这样就产生了很多问题。“孩子优先”的观念非常普遍。吃饭时要让孩子先吃,看电视要让着孩子,孩子是一家的宝贝。有学者指出:“中国儿童吸收了过量的营养,以至于造成身体上的肥胖,而精神上是非常脆弱的”。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一切围着孩子转。要什么给什么,即使很多事情孩子能做,家长也要代替孩子做。家长对孩子的能力训练以及精神教育的认识不足。在这种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孩子,不懂得分享,自私、任性。或者干什么都听大人的,没有自己思考的能力。独立性也不强。做事总是不积极,处于被动地位,容易胆小怕事。另外,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孩子身上担负了全家人的重托。只要学习成绩好,什么也不用做。孩子只能为了全家人的梦想去学习,在学习中度过自己的童年。近些年,总能看到父母带着孩子到处参加兴趣班。即使是两岁的孩子也要送到早教班去。实际上,孩子是没有什么童年的。有人批判中国教育是偏重知识的教育,也就是所谓的“填鸭式教育”。为了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能够在激烈的考试竞争中获胜,孩子的学习通常被放在第一位。孩子每天除了奔波于学校和家之间以外,还要去培训班学习。数学、作文、英语等培训班非常受家长欢迎。除此以外,孩子还要学习各种各样的技能,比如游泳、棋类、弹琴等等,而这些通常和孩子的兴趣爱好无关。当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样的。有一部分家长是因为从小没有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避免孩子放假在家一味地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从而给孩子报兴趣班,既能学习又能消磨时间,一举两得。大部分家长还是从社会竞争的角度考虑,希望孩子有一技之长才报兴趣班的。日本家庭更重视对孩子素质方面的教育。为了不给别人添麻烦,重视孩子的独立性的培养,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整理房间,帮忙做家务等。此外,还注重培养孩子坚韧、顽强的精神品质,培养对集体对国家的忠孝。这和日本人崇尚的“武士道精神”有着相同之处。在道德教育方面,日本父母从小就教孩子要懂礼貌,即使是很简单的打招呼,也要求孩子必须认真学习。在学习方面,日本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孩子的兴趣爱好进行的。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父母干涉比较少。比较注重孩子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母亲们为了能够更好地教育孩子,还参加各种学习。比如日本有自发形成的“母亲读书会”,妈妈们通过读书,互相交流教育经验来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还有“家庭教师协会”,家长们按地区组织起来,老师们自愿参加,通过互相交流学习来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

  2中日儿童家庭教育的"比较

  2.1中日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家庭教育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启蒙教育的认识不足。其次是父母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不足。过分依赖学校教育,很早就将孩子送到早教班,兴趣班,而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太少。第三,根据地域不同,家庭教育的观念也不尽相同。内陆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农村父母大多外出打工,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更是谈不上。即使在城市相对重视家庭教育的,也只是担心孩子的将来,家庭的荣誉,并没有把孩子的将来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而在日本,对儿童的教育,强调素质教育。虽说重视教育的家长也非常之多,但并不像中国父母那样过分地重视学历。也没有中国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那么强烈。但是,日本家庭存在一个问题是容易破裂。以前一家人通过相互对立、冲突、反抗,家庭结构逐渐固定,但现代日本人不愿意经历这个过程,有些父母为了避免和孩子起冲突,不批评孩子,更有甚者对孩子的坏行为不闻不问。同时,日本家庭教育和中国家庭教育面临同样的问题。虽然现在女性出去工作已经很普遍了,但是照顾孩子是妈妈的责任这一观念仍然根深蒂固。通常都把孩子扔给妈妈,爸爸每天工作到很晚,很少参与到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来。

  2.2中日家庭教育的内容

  中国家庭为了能让孩子出人头地,通常非常注重智力的培养,而比较轻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不注重其他素质的培养,从而出现了高智商低情商的现象。生活自理能力差,没有决断力。由于看重学习成绩,因此中国父母非常注重知识传授,而轻视能力培养。中国孩子大多缺乏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能力。除了学习以外,身体也非常重要。因此,中国家长们也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给孩子吃各种补品。但却疏于对孩子心理方面的指导,使得孩子心理脆弱,抗挫能力较差。日本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生活教育。也就是说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的生活。生活教育还包括对孩子进行礼仪、心理、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日本人在生活中的各个场景都有固定的一套礼仪,比如回到家要说“我回来了”,吃完饭要说“多谢款待”,熟人见面要互相鞠躬问候等等。在心理方面,注重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受挫能力。很多学校的校服都是短袖短裤或短裙,冬天也不例外。在自立性方面,孩子能做的,父母就不会代替。日本的小学生每个人都是自己背书包,父母替孩子背的情况是看不到的。

  2.3中日家庭教育的方式

  中国的家庭教育有连续性。大部分父母认为即使孩子长大成人,也不应该给孩子完全的自由。并且,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父母对孩子的作用是不一样的。父亲是正义、权威的象征,担当着对孩子的理性教育,教孩子区分善恶。而母亲总是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担当者对孩子的感情教育。孩子有了喜欢的人,一般会先告诉母亲。相对而言,中国孩子对家庭成员的依赖是分散的,并不是固定的某个人。日本的家庭教育是不连续的。日本人来通常将孩子和大人清楚地区分开来。因为两者是截然不同的存在,因此也是区分对待的。幼儿期主张让其自由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严格教授规矩。因为要让其在成人之前,必须掌握适应社会生活的礼仪。日本家庭的身份意识较强,父亲为了维持自身的威信,通常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因此孩子和父亲较为冷淡,只是表示顺从或尊敬。而和母亲比较亲密,对母亲的依赖性较强。

  3中日家庭教育的比较探究启示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事情,既不能像中国父母那样全家围着孩子转,一味溺爱孩子,也不能像日本那样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母亲。父母要为孩子树立榜样。首先父母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不能给孩子带来不良习惯的影响。通常父母爱玩儿手机,孩子也会爱玩儿电子游戏。在学习方面,应该借鉴日本的家庭教育方式。让孩子全面发展。应注重孩子的素质培养,能力培养。让孩子将课本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并鼓励孩子善于发现,善于创新。

  参考文献:

  [1]山下俊郎.家庭教育[M].光生館,昭和60年.

  [2]彭立荣.家庭教育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3]于洪波.日本教育的文化透视[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

【篇三】中日家庭教育浅析论文

  1中国中学德育的主要方法

  1.1灌输教育法

  主要是系统地向中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以单向的理论灌输为主。这种方法运用在中学的德育课程中,不利于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向和方法,不利于中学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1.2典型教育法

  典型教育法是利用典型的案例以启发教育学生的方法。典型教育法分为正面典型示范法和反面典型警示法。正面典型示范法也叫榜样示范法,以先进的典型来感染和启发学生。反面典型警示法是以错误的典型为反面教材来告诫学生,让学生引以为戒,从中受到启发的教育。这种方法尽量少用,以免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2日本中学德育的主要方法

  2.1特别设置了

  “道德时间”法这种课程是日本中学德育中一种公开化的方法,这是日本为强化专门的道德教育所采取的不同于其它国家的独特做法,特设“道德时间”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提高道德的实践能力。

  2.2心理咨询法

  在日本中学中设有谈话室,以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教师通过一对一的心理辅导,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从而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中日中学德育方法异同及对我国启示

  3.1中日中学德育方法的相同点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在中学都开设了德育的课程,教师通过课堂的讲述来传达知识。而且国家也都特别注重德育课程的开设,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指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3.2中日中学德育方法的不同点

  3.2.1中国德育方法单一,日本“三位一体”方法。中国的德育主要是学校的德育教育,把家庭、社区与学校联合起来进行教育还是很少的,正处在摸索的过程中。日本将学校、家庭、社区教育活动联系在一起,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第一课堂,还设有一些家庭教育设施,对家庭教育给予补助,以社区为单位,发挥社区的德育功能,让学生在社区的福利院做义务劳动,以培养学生的`爱心。

  3.2.2中国侧重学生成绩,日本开设“青少年辅导中心”。中国的中学开设思想品德课,最终会以考试的形式来评定学生,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这严重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单纯地学为目的,而不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日本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专门设有“青少年辅导中心”,专门收留那些犯有错误又不构成犯罪的青少年,该中心与学校、家长有联系,学生改正错误便可以回学校上学,这对预防青少年犯罪具有显著作用。

  4对我国中学德育的启示

  4.1加强中学的心理健康咨询

  中学的学生处于叛逆的严重期,容易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虽然国家明文规定要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但在目前的中学很少有设立的,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拥有独特的性格,所以有必要设立心理咨询室,以防止学生心理不健康,出现自杀的现象。

  4.2加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合作

  在学校中,教师通过家长会与家长沟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管理学生的观念,用正确的方法管理学生,让家长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隐私,使教师和家长形成良好的沟通,促进学生个人习惯和行为的培养。

  通过与日本中学德育的比较,可以发现我国中学道德教育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之处,我们应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地改善中学道德教育的方法,不断学习日本的优点,从而使我国的中学道德教育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玄武等著.比较德育学[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檀传宝.学校德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关于家庭教育演讲稿【三篇】
下一篇:家庭教育演讲稿(合集五篇)
Copyright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